在老山驾校训练场南侧,有一片居民小区,家住小区的一群老年人已习惯于在晨曦中散步晨练。1999年下半年,有几位晨练者注意到了老山附近新增加了不少坟头状的土堆,本来有一个两个谁也没在意,可这些土包竟然逐日增多,这引起了大家的怀疑,并将这个情况报告了石景山公安分局八宝山派出所。
公安干警立即展开了调查,发现老山附近的一小山包上经常有几个人挖东西,每晚9时左右开始,凌晨3时左右分头下山,挖的土都背到远处堆成坟头状。经过分析,排除了杀人埋尸、掩埋赃物等情况,初步认定是一起盗挖古墓案件。石景山公安分局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张开了一张捕“鼠”的大网。
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发现,盗墓者有7人,在每晚8时在右,于八角游乐园西门集合,以骑自行车或步行方式从八角新村上山,约8点半左右到达现场,将洞口打开通风,9时左右由1人指挥,1人望风,然后有人进洞,有人专门负责背土和运土,凌晨3时左右停止挖掘。将洞口用装满土的编织袋一层层封填,再撒上一米厚的土,将整个洞口封平,上面伪装成坟丘状,铺上树叶,再用树枝把洞口周围的足迹清扫干净,3点半左右分头下山。
1999年12月9日、10日晚,两名公安干警进入20米深的洞中,用摄像机拍摄了洞中情况,并取出碳灰。从碳灰痕迹看,盗贼已接近墓室,再挖下去可能将对墓中文物造成破坏。12月24日,公安机关将盗墓团伙一网打尽。
随即,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情况,北京市文物局负责人带领专家于12月26日上午到现场查看情况,发现了两块属于西汉的瓦片。经专家根据现场封土层的厚度、规模及碳灰、木桩等情况判断,此处可能存在一座大型古墓。
1999年12月28日至2000年1月5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委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地区进行了考古勘探,证实了古墓的存在。
发掘工作引人注目
被盗“古墓”位于石景山区老山驾校教练场东南环路北侧。“古墓”外观为近方形土山,南北约55米,东西约60米,土山顶距南坡下现地表高度约11米。土山南边从地表至顶部有4级土台。经北京市文研所勘察,初步确定该土山是一座大型木椁墓的封土堆,时代较早,墓葬级别较高。1月7日,此事上报北京市,17日,上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批准对该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北京市文研所受市文物局的委托,承担对该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在发掘的前期工作中,市文研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墓所在地区进行了测绘和调查工作,完成了1:200的地形图测绘;采用模型飞机拍摄手段对古墓所在地的原始地貌进行航空摄影。
2月24日,开始对古墓上部封土进行发掘。由于封土堆积高近12米,故对上部封土采取机械取土与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将封土堆西侧上部5米的封土部分去掉,使之形成一南北向的封土堆土部地层剖面,对封土上部的地层堆积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该墓上部封土可以分为以下5层堆积:
(1)在封土堆顶部表上之下有一层30—200厘米的黄褐色夯土层,土质坚硬;(2)夹黄粉石层,厚度约60—120厘米,土质较松散,未经夯筑;(3)灰黄色夯土层,分布于封土堆外侧,夹杂有少量碎石等,厚度约80—150厘米,夯层不明显;(4)红褐色垫石夯层,分布于封土堆中部,以石片堆积与夯土层相间而成,厚度在120—180厘米左右,夯层厚薄不等,各层间堆积较散乱;(5)黄色夯土层,堆积较厚(直至下部),土质坚硬,夯层厚度在30厘米左右,发现有夯窝及版筑现象。
在对封土上部地层剖面进行测绘、照相等工作之后,逐层对土样标本进行提取,并装箱封存予以保护。
然后,将上部封土的东侧部分去除,使之形成一个平台。为进一步确定墓口的准确位置,再次进行考古勘探。根据勘探结果,可知墓椁顶部距现地表深度至少在8米以上,由于墓椁埋藏较深,为保证发掘的安全,采取向外放坡下挖的方式,形成梯形的阶梯。逐层清理至现距封土顶部10米的深度,形成如今的发掘平面。在此发掘平面上,墓室的规格为南北长24.5—26米,东西宽22—23.5米;墓道位于墓室南侧正中,长约24米,上口宽约8—9米。
进入对墓室的正式发掘,我们采取用人工按探方进行发掘的方式。将墓室划分为四个10×10米的探方,逐层对各探方中的墓室填土堆积进行清理。
到目前为止,已向下发掘3米深,至距墓椁顶板1米多的位置。根据进展,逐步对该墓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古墓所在地原有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而该墓即为借助原有山势劈山而建,因而形成如今所见地层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坡状堆积,故该墓的墓口并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也随山势的起伏而变化;
2、由于该墓的东、南、北三面均已打破积岩,造成其墓壁下部形状不甚规整,靠近北侧部分即为依山体而成。在偏南侧土层堆积较厚的部分有清晰的建墓时所遗留的工具痕迹;
3、墓室内夯土采取分层版筑的形式,发现清楚的夯窝痕迹,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4、墓室的东南、东北及西北角处均发现有建墓时使用的通道;
5、现于墓室内一些地点已有白膏泥、木炭和墓椁顶板的暴露,可以表明墓椁顶的有些地方已经塌陷,而有些地方还会保存部分椁室木桔构的原状;
6、根据现在发掘所暴露的一些现象及填土中出土的一些陶片等,可以初步断定,该墓为北京地区西汉时期的一座王侯级墓葬,墓主人身份显赫;
老山汉墓发掘从3月23日进入第二阶段之后,清理工作至4月4日已经进行了13天。在此期间主要是对墓室内填土进行清理发掘。
首先,按照划定的四个10×10米探方逐层向下揭露。当清理至接近墓椁顶板位置时,发现部分墓椁顶有未塌陷的现象,为了避免因隔梁土量过重使墓顶在发掘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塌毁情况,同时为了便于出土,在完成了对探方隔梁的测绘工作之后将探方间的隔梁打掉。然后继续向下进行清理工作,现已将墓椁的轮廓形状基本搞清。
该墓墓椁为长方形,最外围是一层由立木构成的外椁板,其规格为南北长约16米,东西宽约13米。
外椁板内侧相距约1米左右发现一圈木构。为了搞清其结构及性质,在其东南角做一条3×2米的探沟进行局部解剖,从探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为一排排枋木层层垒叠而成,可以确认该部分即为“黄肠题凑”的结构。题凑外周南北长13米,东西宽11米。已暴露的“黄肠题凑”有5层,题凑木的断面为长方形,规格不等,宽度12—28厘米,厚度12—14厘米,长度90—95厘米。端头部分已腐朽呈尖锥或蜂窝状。题凑木材质尚未能确定。
在进行墓道的清理中发现于墓道北侧近墓室部分发现有封门石。
在发掘过程中,先后有国家文物局的张文彬、张柏、杨志军、孟宪民等领导,考古专家宿白、徐苹芳、张忠培、俞伟超、高崇文,及北京市文物局的齐心、马希桂、苏天钧、赵讯、吴梦麟等专家学者到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老山汉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于4月5日至4月25日期间继续进行,在此期间完成了对墓室内上部填土的发掘并将墓室顶板全部揭露。
在继续清理填土的同时,对墓道进行了局部清理,找到墓道上部的墓壁。在墓道西侧墓壁上发现了大量的工具痕迹。在墓道填土中发现一件铁锸,其大小与部分发现的工具痕迹相似,可能是当时营造墓地残留下的工具。到4月9日,墓室填土已基本清理完毕,墓室顶部揭露至青膏泥和木炭层。
从4月14日开始,清理墓室顶板上的白膏泥和木炭层,首先从墓室北部迥廊开始,逐步由北向南清理。到4月23日,老山汉墓发掘第二阶段方案的第一步基本实现。墓室顶板已清理完毕。
从已经清理完毕的墓室顶板来看。整个墓室呈长方形,南北长16米,东西宽13米,至少由椁室、题凑、外回廊三大部分组成。
墓室顶板多使用原木,保留有树皮,只经过简单修整,偶尔也使用一些方木。部分顶板上发现有席子的痕迹。
椁室顶板均为东西横向排列,坍塌和断裂情况比较严重,所用木材长度多在10米以上。大多数断裂成数截。
北部迥廊的顶板保存情况较好。分为东西向三段,东侧和西侧为东西横向排列的原木,长约5米,直径多在20—40厘米之间;中部为南北纵向排列的原木。东部和西部迥廊保存情况较差,大部分顶板已经坍塌。外侧立柱多已经失去原来直立的位置,向两侧倾斜。
从已经清理出的题凑来看,保存情况较好,基本未坍塌,大体保持了原来的位置和高度。但是木材腐朽十分严重。南部题凑中部留有宽5米左右的缺口,应该是墓门的位置,用题凑木垒叠封塞。
从整体情况看,墓室顶板未发现后期扰乱的痕迹,但是坍塌断裂的情况比较严重,木材多已经腐朽。
在此次老山汉墓的考古发掘过程中,除了采用常规的田野考古工作方法外,我们还尽量采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多地向其他学科开放。希望从多方面、多学科对出土资料进行研究和保护。
从4月14日开始,随着墓椁清理揭露工作的进行,发掘人员会同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研究所的专家按照预定方案同时展开了对出土木材的保护工作,随时喷洒保护药剂,以保持出土木材的湿度,防止干裂和继续腐烂。还请来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文物保护专业的专家对发现的工具痕迹的长期保存方法进行了现场实验。
4月16日,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研究所专家提出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对出土的铁器实施保护,并已对部分出土铁器样品进行试验。
同时,中国文物研究所的专家来工地采取了空气、木炭、木材、填土、青膏泥等实验样品。
沉寂千年的老山汉墓,自发现之初就笼罩着重重神秘的面纱。
首先,什么样的证据可以断定墓主人的身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专家白云翔指出,从方法上来说,如果墓中发现有印章等可以证明墓主人的可靠文字资料,墓主人是谁则昭然若揭;如若不然,则需根据墓葬中出土的年代最晚的遗物判定其年代,再结合出土文物上有关的文字资料和文献记载进行推定。譬如,假如墓葬出土的钱币中不见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铸的五铢钱,说明墓葬的年代早于汉武帝时期,那么墓主人可能是燕敬王刘泽;如果墓葬的年代为汉武帝前后,那么墓主人可能是燕刺王刘旦;如果墓葬年代是西汉晚期,墓主人则是其他人。
人们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老山汉墓中可能会发现什么珍贵文物。这同样要等到发掘结束才能清楚。如果根据以往的考古发现作一分析,可以认为:老山汉墓中很可能发现玉衣,因为玉衣是汉代诸侯王葬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高邮神居山、定县八角廊、大葆台等黄肠题凑墓中都曾发现过玉衣或玉衣片;老山汉墓出土古尸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墓室的中央偏东北处已经塌陷,并且塌陷的范围已到封土的夯土层,暗示出椁室大部分已经塌陷,墓室已没有密封可言,而密封是保存古尸的必备条件之一,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的女尸和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的男尸都是由于墓室封闭且浸泡在木棺的液体中才得以保存下来的;老山汉墓在埋葬时随葬有金银器、玉器、铜器、漆器、简牍、丝织品等大量珍贵器具乃至车马是自然的,但其中有些器具可能因易于腐朽而未能保存下来;老山汉墓只要未经盗扰,必将会有大量珍贵文物面世,且其中不乏惊人的发现。
此外,北京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平说,凭印章和竹简来作为根据最为直接。但是,时间太久,竹简有可能会腐烂,如果这样的证据墓中找不到的话,那么该墓将会成为一个令人费解的千古之迷。